“塞外瓷都”面臨崩潰

    新華網呼和浩特7月6日電(記者丁銘、趙海軍)位于黃河岸邊的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具有悠久的陶瓷生產歷史,自距今7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時期起,就傳承著燒制彩陶的技藝,元代以后更盛。十幾年前,這里生產的瓷磚成為北京亞運會指定產品,花盆曾專供人民大會堂,工藝陶瓷成為廣交會上的熱門產品……故清水河被人們譽為“塞上瓷都”。但是,當記者再次來到這里采訪時,卻發(fā)現作為北方“瓷州窯系”杰出代表的清水河陶瓷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塞外瓷都”今非昔比

    清水河縣地處長城北、黃河東,雖說這里山高溝深,但過去生產的陶瓷卻遠近聞名,故有“塞外瓷都”之稱。

    清水河縣生產陶瓷的歷史十分悠久。這里的喇嘛灣鎮(zhèn)白泥窯子遺址考古發(fā)掘表明,早在“仰韶文化”時期,這一帶就出現了彩陶。元代之后陶瓷生產更盛。

    清水河縣陶瓷生產最興旺時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僅縣屬陶瓷廠就有4家,鄉(xiāng)鎮(zhèn)陶瓷企業(yè)少說也有幾十家,產品小到家庭生活常用的盆盆碗碗,大到高樓建筑裝飾用的內外墻地磚,粗陶細瓷品種多達500多個,年產值上千萬元,利稅達200多萬元。

    地處黃河岸邊的窯溝鄉(xiāng),曾是清水河縣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這里可用于燒制陶瓷的優(yōu)質陶土儲量極大,地質勘探多達6億噸。在這個黃土丘陵環(huán)抱的鄉(xiāng)村內,至今可以看到利用殘次缸罐壘砌的窯洞、院墻和煙囪,就連房前屋后的樹苗也用殘缸套起來,遠遠望去,整個鄉(xiāng)村就像“瓷都”一般。

    然而,當記者來到鄉(xiāng)里一打聽,得知全鄉(xiāng)現在僅剩華林陶瓷廠一家企業(yè)生產陶瓷,而這個陶瓷廠也改為生產耐火磚為主,只有在倉庫內還能看到幾摞花盆,幾堆瓷壺。這就是過去的“塞上瓷都”嗎?

    陪同記者采訪的清水河縣委宣傳部長賀明說,六七年前的窯溝鄉(xiāng)可不是這個樣子。那時,全縣最大的第一陶瓷廠就坐落在這里,生產的品種有日用陶瓷、園林陶瓷、工藝美術陶瓷、仿古陶瓷、外商外樣加工陶瓷、建筑陶瓷等8大類,產品銷往北京、山西、陜西、河北等地,并出口法國、比利時、西班牙、韓國、日本等國家。

    賀部長說,那時的窯溝鄉(xiāng),一排排瓷窯冒著輕煙,剛剛出窯的陶瓷品一摞摞,一垛垛,被壘成蜂窩式的圖案,前來買陶瓷的大小車輛進進出出,有些外地客商不待瓷品冷卻就往車上裝。而現在的“塞外瓷都”,已是今非昔比了!

  “瓷州窯系”瀕臨失傳

    那么,僅短短幾年時間,“塞外瓷都”為何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呢?華林陶瓷廠現任廠長張選告訴記者,主要是國內外陶瓷市場不行。

    張選說,近年來,隨著大量的塑料、金屬、合成材料等陶瓷替代品的出現,陶瓷的應用范圍逐漸縮小,市場萎縮。目前,國內外生活、建筑用陶瓷大多被塑料、金屬等材料所替代,只有高檔的陶瓷工藝品尚有一定市場。而這一市場也多為南方陶瓷所占領,北方“瓷州窯系”產品難爭一席之地。

    據了解,我國迄今出土的年代久遠的陶瓷多屬于“瓷州窯系”,而“瓷州窯系”是“仰韶文化”彩陶的繼承和發(fā)展。“仰韶文化”是包括黃河流域在內的中原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的一種原始文化,距今約7000年左右,是中國三大古文化之一。彩陶是這一文化的主要特征。

    “瓷州窯系”陶瓷的特點是古樸,其燒制多用煤炭氧化燒法,而南方燒制陶瓷多用柴火,屬于還原燒法。此外,“瓷州窯系”陶瓷與南方陶瓷的原料也不一樣,“瓷州窯系”陶瓷原料中鐵少鈦多(氧化鈦超1%),致使陶瓷胎質發(fā)黃。正是由于上述之差異,使“瓷州窯系”陶瓷很難與南方精細的高檔陶瓷相媲美。

    清水河縣生產的陶瓷屬于“瓷州窯系”。據說其祖上生活在河北邯鄲一帶,后遷到山西再到清水河縣。清水河縣陶瓷最早生產的是缸、盆、甕,用的是黃河流域千年延續(xù)的饅頭窯,上世紀九十年代才改用隧道窯,進而生產園林陶瓷、工藝美術陶瓷、仿古陶瓷、建筑陶瓷等。

    雖然如此,但由于其產品檔次低,市場不好,當地的陶瓷廠被迫紛紛停產,目前僅剩張選一人支撐著華林陶瓷廠。張選今年66歲,有著49年燒制陶瓷的工齡,清水河縣的4家陶瓷廠他都呆過,前后培養(yǎng)了30多個徒弟,但現在只有兩個人在從事這行。

    張選說:“如今,沒有人再愿意搞陶瓷了,這門技藝面臨失傳。只是我不服氣,總想保留住這門手藝?墒俏页邪@個廠子背了1000多萬元的債,為了生存下去,現在也不得不轉產,靠生產耐火磚支撐。有人來定貨就開窯生產一些陶瓷!

    要攬瓷器活,需有金剛鉆

    雖然張選不愿意承認,但記者從他辦公室和工作室里擺放的陶瓷產品看,新產品開發(fā)能力不足、生產工藝落后,應該是造成華林陶瓷廠不景氣乃至“塞外瓷都”其他陶瓷廠倒閉的重要原因。

    張選是清水河縣唯一的陶瓷工程師(中級職稱),他的手藝得自家傳,到他這代已是第5代。而他的工廠里,負責產品研發(fā)、技術把關和產品營銷的都是自家人,其中張選負責產品研發(fā),他夫人從事陶瓷化學分析,大兒子和大女兒負責產品生產與營銷。而在這些人中,只有他大兒子在湖南陶瓷學院?飘厴I(yè),其余的人全是自學成才。

    據張選講,他搞陶瓷全憑祖?zhèn)鞯募妓嚭妥詫W。雖然靠鉆研他研制的八角陶花盆曾專供人民大會堂,坤龍牌瓷磚1990年被亞運會組委會選為指定產品,3件仿古瓷器1973年在廣交會上賣了3萬元,但總體來說,這些陶瓷產品的科技含量有限,生產工藝跟不上形勢,致使陶瓷廠難以生存下去。

    不僅“塞外瓷都”清水河縣是這樣,就是整個中國的陶瓷技術也全面落后。據國內一些陶瓷資料提供的情況,現在國外陶瓷生產工藝水平相當高,其中衛(wèi)生陶瓷和建筑陶瓷的水平大大超過了我國,不但不再需要我國這類陶瓷產品,反而向我國出口。由于失去了國際市場,近兩年,我國約有50%的陶瓷廠處于關、停、轉的狀況。其中絕大多數為北方“瓷州窯系”的陶瓷廠。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對此,一些業(yè)內專家建議,包括“瓷州窯系”在內的我國陶瓷業(yè),若想重振雄風,繼承和發(fā)展“仰韶文化”的寶貴遺產,就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工藝,改造落后的生產工藝,提高科技含量,調整產品結構,增加花色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