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陶瓷行業(yè)強大不需要再“傍名”

  聽說近來有一場國際級官司:中國陶瓷夢特嬌被法國服裝夢特嬌起訴,在湖南長沙被判侵權。我并不感到奇怪,只是想不到我們的陶瓷還會以這么一種方式走向世界。還聽說歐盟最近接受了一個“非中國制造”的注冊商標,這種屬于歧視性的動作當然受到來自中國方面的抗議。在由于部分企業(yè)的不正當行為而連帶其他中國產品都要在國際交易中受到質疑的背景下,這場夢特嬌官司,已經不只是某個企業(yè)遭受一場挫折,而是在陶瓷行業(yè)、中國企業(yè)中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情了。

  本人不是專門家,不能評述法理,只能說說常理:別人那么現(xiàn)成的東西,好意思拿來就用?硬挨上洋人的肩膀,是不是也太沒骨氣了點?

  我們都在說要自主創(chuàng)新,這不但要體現(xiàn)在產品上,還應該體現(xiàn)在培育商標這類無形資產的載體上,差異性本來就是商標存在的最基本意義?涩F(xiàn)實情況并非如此,比如夢特嬌,那么多名字好取,偏偏要拿個別人在用的東西。杭州很美,于是有人說它是東方的威尼斯;李寧運動服好穿,被說是中國的皮爾卡丹;早幾年佛陶研制出壓力式沖水坐便器,又有一些報道出來說它是潔具中的凱迪拉克,好象非這樣不能上檔次。其實這是不足取的,往往還會幫倒忙。

  首先,“靠近月亮的星星看不見”,人家自然地注意到的還是那原來已經響亮的名牌,沒再多少記性能想得起其他,借光好比乞討,預期目的只是一廂情愿。再從對品牌形象的影響來看,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因為:假如自己的東西跟那名牌差不多,卻還要別人來給自己貼金,明擺著是信心不足,公眾形象先自減分;假如自己的東西本不如那些名牌,硬扯在一起,偷偷摸摸,一旦敗露便無可收拾;假如自己的東西比名牌的還好,哪干嗎還要跟在別人后面套近乎,不去直接宣布說我這東西就是最好的呢?

  天上沒有掉下來的餡餅,吃現(xiàn)成的總要付出代價,跟在別人后面,永遠不能當第一,最多只能做第二、第三……甚至在隊伍里消失,我們心甘情愿嗎。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的企業(yè)名稱和商標名稱喜歡上了西洋風格!皦籼貗伞笔峭馕姆g中音義結合得巧妙的一個例子,而我們陶瓷行業(yè)里許多帶洋味的名字,并非出自外文,只是在想當然地直接用方塊字來拼湊,字詞生疏意思莫明,只求聽起來帶咸水味就行。國務院研究員吳敬璉有一次到南莊參觀一個陶企展廳,曾經頗為不解地指著一個潔具商標問“布魯斯”是什么意思。答說:“藍色是當今的流行色,布魯斯是英語‘藍色’的音譯。”解釋還算過得去,可連大經濟學家都不明就里的東西,估計沒有誰會記得住它。

  除了象航天飛機上的隔熱陶瓷那類東西之外,就建筑衛(wèi)生陶瓷、日用陶瓷這些大宗產品來說,已經是比較成熟的行業(yè)性技術了,其實我們的代表性企業(yè)和產品,與世界先進水平并沒有多少實質性差別,有不少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讓外國人驚嘆的東西,也有“MADE IN CHINA”。真有什么我們造不出來的東西,那也大都并非是技術上的原因造成。

  可是,我們的產品拿出去就是賣不了好價錢。記得多年前在深圳見到擺在一起同樣是400×400(mm)的黑色拋光磚,中國的只賣每塊12元,西班牙的卻賣到23元,而中國的還是部優(yōu)產品,顏色比它黑,亮度比它高,不告訴你你一定以為價高的那塊是中國磚。

  那么,我們的問題到底在哪里?

  不在我們的產品,而在我們的行業(yè)管理,在企業(yè)素質,還在我們的個人意識。行業(yè)管理不善:缺乏指導盲目發(fā)展,知識產權缺乏保護,重復建設浪費資源,惡性競爭互相排斥。企業(yè)素質不強:制度管理表面化,員工隊伍不穩(wěn)定,短期行為大行其道,對外宣傳華而不實。至于個人意識,其中之一是心態(tài)媚外,學習先進只對表面的東西感興趣,取個不知所云的洋名字就以為得了能降住孫悟空的金箍咒,自己抄別人的名稱出國抄別人的產品,去意大利做了期展會就好象見了回皇帝那么榮幸。想想這些一遇老外便中氣不足的“哈洋”嘴臉,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產品,別人又怎么會看得上?!要人家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自己,別再把價格戰(zhàn)打給外國人看,別再硬抱著洋人的粗腿,老老實實在產品開發(fā)上獨辟蹊徑,兢兢業(yè)業(yè)在品牌培育上獨立運籌,在經營思想上不要急功近利,在遭遇反傾銷時又能有備而戰(zhàn),那么,歐洲陶瓷遲早要來我們這里朝拜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