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慶正談瓷器鑒賞(圖)

明  宣德  斗彩高足碗

  四年前,我拜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汪慶正為師,學習研究古陶瓷的鑒賞,每次看望他總要與其促膝長談,我寫《尋訪中華名窯》一書,得到他精心指導,在病中還為拙作寫序,竭盡為師之道。

  對于古陶瓷的鑒定,汪慶正先生認為做得遠遠不多,器物產生在什么年代?產地又在哪里?當時采用怎樣的工藝制作的?這些是我們判斷古陶瓷真假的基礎。同時還要了解當時生產數(shù)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等,這樣才能對其價值作出比較客觀的評估。瓷器鑒定其實是一門邊緣科學,它同化學、物理、人文等學科關系十分密切。如景德鎮(zhèn)的湖田窯燒制的影青碗,因墊餅含鐵量高,故燒出的瓷碗底足總帶有一圈黑點斑痕,而其他窯場燒的影青瓷可能不帶黑斑點。要知道當時全國有許多地方在燒制影青瓷器,你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評判,其中還有瓷土不同而造成的差異。

  對收藏家而言,重要的是“真、假、貴、賤”四個字。但作為一個鑒賞研究者這就遠遠不夠了。汪老說古陶瓷鑒定要研究其文化特點、工藝特點,每一時期的審美意識和標準,這需要熟悉歷史,掌握工藝制造的過程,還要用心去領悟才行。有些雜志只要見到是花花綠綠的漂亮東西,就把它登在封面上,有人寫書時也發(fā)生類似情況。有些漂亮器物其實是極其普通的東西,當時生產了很多,身價并不高,可見編者和作者不清楚當時的情況。歐洲有些國家博物館展出中國瓷器,有時也會將一件好看的東西,盲目地放在最顯赫的位置,貽笑大方,懂行的人還是要看東西的價值。

  瓷器有高雅與粗俗之分,物品有珍貴與便宜之別,這就是古玩的特點。

  現(xiàn)在國際拍賣市場官窯瓷器已拍出了天價,這是供求關系決定的,因為明清官窯瓷器不可能在墓葬中出土,目前世界各地出現(xiàn)的官窯瓷器都是從宮廷中流出去的。景德鎮(zhèn)古窯遺址里出土的碎瓷片,經濟價值不高。官窯瓷器也不可能像其他瓷器或青銅器那樣有大批發(fā)現(xiàn)的機會。官窯瓷器越來越少,而需求量越來越大,投資者都看好它,價格自然不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