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世家” ——張正海家族傳奇

雕刻作品,凝固永恒

在雕塑瓷廠一清幽之處,一排古色古香的平房,安靜地"凝視"著來自四面八方朝圣陶瓷的人們。其中一間平房的門框之上懸掛著一塊"陶瓷世家"的牌匾,這是景德鎮(zhèn)陶瓷名家張正海的工作室。"陶瓷世家"是名副其實的,張正海不僅自己在陶瓷捏雕、鏤雕技藝上,在景德鎮(zhèn)雕塑藝術界首屈一指,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在景德鎮(zhèn)瓷雕界自成一派。他的外祖父蔡金臺是景德鎮(zhèn)最早的"陶瓷美術家"之一,父親張新喜也是景德鎮(zhèn)雕塑界聲名顯赫的瓷雕老藝人,他們在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界都有著自己的傳奇故事。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沒酒捏個仕女去換糧

提及外祖父,年近古稀的張正海依然記憶清晰,關于蔡金臺這位瓷雕界名宿的軼事,不斷涌向眼前,趣味十足,彷佛它們并未走遠。

蔡金臺十二歲開始隨其叔父蔡壽生和蔡壽元兩位著名瓷雕高手學習浮雕技藝。由于其聰穎好學,悟性十足,漸漸地他繼承了前輩的高超技藝,精通圓雕、捏雕、鏤雕和浮雕技藝。他精于制作古代仕女瓷雕,明眸皓齒發(fā)絲清晰可見,神態(tài)動人,惟妙惟肖,作品深受陶瓷經銷商及各類收藏家的推崇。

本性隨心不羈的蔡金臺,不愿受到束縛,喜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以其瓷雕功力,開一家自己的瓷器店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可他偏偏不愿過著安穩(wěn)的生活,他專門幫各類紅店接活,有活就干,沒活就享受生活。只要手頭有些錢,蔡金臺就和老友推杯換盞或是以牌會友,日子過得極為隨意。很多時候,他的牌友會特意邀上他出去聚賭,遇上蔡金臺手頭緊,這些人都會大方掏錢。這些紅店佬的慷慨解囊,他們心里明白可是沖著蔡金臺的手藝去的。蔡金臺的仕女可是暢銷貨,一出手就是錢,根本不用擔心他還不上賭賬。

從重量級“打下手”到瓷雕名宿

張正海的父親張新喜十二歲喪父,為了生存便從家鄉(xiāng)豐城來到景德鎮(zhèn),投奔鏤雕名家徐順元并拜其為師。他在徐順元門下一干就是十九年。

張新喜為人本分踏實,頗得徐順元的喜愛。不過即使這樣,徒弟想學得師傅的一招半式,并非易事。徐順元在做瓷雕的時候總是一個人待在樓上的工作室,外人難得一窺究竟的。張新喜雖為徒弟,但很長一段時間他只是做些打雜的活。這要是換作性子急的人,早就撂挑子不干了。可張新喜堅持下來了,細心地觀察,偷偷地學習,慢慢地他不僅掌握了鏤雕的技藝,對師傅的捏雕、浮雕、圓雕技法也爛熟于心、運用嫻熟。

技藝越發(fā)成熟的張新喜最終被師傅徐順元看中,徐順元創(chuàng)作了一件重要的鏤雕龍舟作品,張新喜是唯一參與制作的助手。該作品不久便榮獲了1932年美國芝加哥國際博覽會金獎,此事轟動瓷壇,成為當時景德鎮(zhèn)街知巷聞的大事。

解放后,張新喜在“雕塑瓷廠”的美研所從事瓷雕創(chuàng)新工作。由于他在瓷雕上技藝上的全面精通,1958年,為了慶祝建國十周年,他被借調到"部所"參與制作國慶獻禮作品《龍船》,經過一年多艱苦努力,以及部陶研所《龍船》整個制作團隊的辛苦付出,《龍船》一出便霸氣十足,成為建國十周年最重大的獻禮,被送往北京人民大會堂陳列。

我的龍船我做主

生長在陶瓷氛圍如此濃郁的家庭,走上瓷雕之路是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事情。張正海幼時就更隨父親張新喜學藝,其間還不斷地獲得外祖父蔡金臺的指點,可謂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不過,張正海并沒有因為顯赫的家庭背景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文革結束沒多久,張正海寫了份報告給“省陶瓷公司”,希望自己和父親能從雕塑瓷廠的車間調回美研室工作,那里才是他們才智得以發(fā)揮的地方。沒多久,他和父親如愿以償地回到了美研室;蛟S,因為當時年紀輕,意氣風發(fā),總想證明自己。張正海思考了許久,“從外祖父這輩起,就是瓷雕高手,而且我們家做龍船是出了名的拿手,不能在我手上荒廢了。”

1972年,張正海開始創(chuàng)作自己的龍船,這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當時美研室的一些人,總是時不時地潑冷水“這么大尺寸的龍船能燒得出來嗎?不如,你讓你父親幫你的忙,要不干脆龍船上的小人就用你父親的,多省事呀!甭牭竭@些話,張正海很平靜地說:“我父親的是我父親的,我自己的要自己做。”

頂住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張正海專心于龍船的創(chuàng)作。龍船上小瓷人的選擇,他也是頗費一番心思的,父親的龍船上的小瓷人只是單獨雕了仕女而已,顯得有些單調,故事情節(jié)略顯單薄。經過一番仔細研究,張正海選擇了《西廂記》的人物及其故事,把里面的經典片段創(chuàng)作進了龍船里,作品效果顯得生動有趣。張正海的此件龍船作品被送往北京展出時,被評論為"這是國寶呀!",后來陳列在人民大會堂江西廳。

壽星終于可以男女平衡了

眾所周知,傳統(tǒng)的瓷雕里面壽星是位和藹老爺爺的形象。曾經有人為慶祝冰心女士大壽時送了尊老壽星給她,冰心女士便打趣地在她的文章這樣寫道,你們手工藝人是不是太重男輕女了,連老壽星也只有男人的形象。這篇文章無意中被張正?匆姡钍軉l(fā),“為什么不創(chuàng)作一尊女壽星的瓷雕呢?”

可張正海并沒有見過冰心,不知其模樣,為了能揣摩女壽星的樣子,他翻看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希望從中得到靈感。這其中他看到一張攝影作品,是一位農村的老婦,扁扁的嘴巴樂呵呵地笑著,樣子慈祥可愛!斑@不就是女壽星應該有的樣子嗎!”依據照片上的老婦,張正海創(chuàng)作了瓷雕《女壽星》。該作品通過民建組織送給了冰心女士,以慶祝其九十華誕。收到瓷雕《女壽星》的冰心很開心地在文章中寫到:“我感到無尚幸福,我是世界上第一個收到《女壽星》的女壽星!

這些都是筆者在"陶瓷世家"聽到的片段故事,而這些是我們有幸,還能分享他們的故事。在那里有太多的精彩與傳奇飄蕩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被湮沒,只剩作品無言記錄,讓觀者自己體會……(摘自景德鎮(zhèn)廣播電視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