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

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是現(xiàn)存的唯一一件帶蓋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紅梅瓶,于1993年被國家文物局鑒定為國寶級(jí)文物。

1957年3月,在江蘇省江寧縣東善橋響龍山附近,被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叫做“娘娘墳”的土包上,發(fā)現(xiàn)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47件文物,這件歲寒三友紋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

該墓的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駙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梅瓶是作為墓主人生前喜愛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貴身份的象征。歲寒三友紋梅瓶高44.1厘米,口徑6.4 厘米,底徑13厘米。帶蓋,造型優(yōu)美,器型完整無缺。器蓋為紅地白花, 紋飾為火焰紋、雙重花瓣、菱形紋、纏枝牡丹紋。器身是白地紅花,紋飾為蕉葉紋、雙重如意紋、卷草紋、松竹梅、海水江芽、變體蓮瓣。主題圖案為“松竹梅歲寒三友”。

“歲寒三友”指松樹、綠竹、梅花三種常綠植物,象征著高潔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畫的常用題材。也許是追求畫面對(duì)稱的緣故,明代洪武朝的歲寒三友紋飾都會(huì)添繪一株芭蕉。這種情況沿襲明、清兩代,甚至在清代歲寒三友紋中,芭蕉成為主要紋飾。

釉里紅是元代景德鎮(zhèn)新燒成的一個(gè)瓷器品種,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銅的顏料進(jìn)行繪畫,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燒成。高溫銅紅釉對(duì)窯室氣溫要求比較嚴(yán)格,鮮紅色最為難得。元代釉里紅瓷器的胎釉特征與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較少!坝岳锛t瓷器”色彩凝重華麗、純正鮮艷,燒制條件要求高,燒制技術(shù)難掌握,所以十分珍貴。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紅的釉色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