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如何挑選寶貝掌眼人

真正的鑒藏高手可一眼“望氣”

在古玩市場,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掮著背包手拿電筒的淘寶人。這些人大多是開店的生意人,話很少,一副深沉自負的神情,似乎好東西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被他們手電筒照上的東西就會讓店主拿出來上手,然后,接下來的習慣性動作就是從背包里掏出高倍放大鏡湊到眼前瞄細節(jié)……

大凡不諳此道者見了這些人會肅然起敬,認為他們是精于此行的行家里手。其實,這些人并沒有真正進門,他們以為掌握了一些辨假的細微之處,就不會吃藥了,殊不知制假者正是在這些細節(jié)上下足了功夫。于是,結果總是免不掉“警惕、警惕、再警惕,上當、上當、再上當”。

真正的高手是不需要這些道具的,他們甚至在一丈開外瞟一眼器物心里就已經(jīng)有底了。這就是所謂的“望氣”!物品的氣色是東西本身內(nèi)在諸元素的自然外泄,也是仿真高手無法摹仿的精氣神的綜合韻味。

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在世時,鑒定古玩很少上手,就是靠一眼望氣,那到代的氣息會不停地向內(nèi)行人發(fā)出特有的聲吶和波長,這些特殊的聲吶和波長外行人是接收不到的。有人會說我是否在故弄玄虛?其實當你開眼后,自然會明白我說的道理。

就拿古陶瓷來說,歲月的風霜在釉面上打磨出滋潤而溫柔的玉質包漿,在內(nèi)行人眼中會產(chǎn)生無法拒絕的透人光澤,將你的魂魄勾引過去,讓你怦然心動,加快呼吸!

真東西會散發(fā)出“特殊信息”

如果你有幸,能見到大量到代的真東西,又能將這些東西給你留下的特殊信息牢牢地印在腦子里,到一定時候,你就能與真東西產(chǎn)生互動和對接,它們所散發(fā)的波長和聲吶會被你很快接收,并在心靈深處產(chǎn)生對話。據(jù)清宮野史記載,乾隆晚期,宮廷遵亁隆的旨意欲物色一位眼力頗好的古陶瓷掌眼人,御旨一下,各地薦者如云,經(jīng)過層層篩選,送到京城的尚有百余人,而最后只要一人,怎么辦?說是亁隆帝早成竹在胸,已悄悄命督窯官秘密仿制了一件宣德青花指日高升爐,爐身上的龍紋和海水紋仿得和真品幾乎一樣,青花發(fā)色也十分類似。于是,亁隆又命下官在庫房里挑選30件宣窯青花真品,將仿的一件混入其中。隨后召集那百余名各州府選送上來的鑒瓷“專家”逐一出列,到現(xiàn)場鑒定,預先告知他們其中有贗品,讓他們從中找出來。這些“專家”表演各異,有上手逐個撫摸的,有拿放大鏡湊近逐個細細辨識的,唯有一姓柴的揚州籍老人,只在那堆瓷器面前站了片刻,目光像秋風掃落葉地在那些瓷器上過了一遍,隨后附身從那堆瓷器中揀出仿的指日高升爐遞到乾隆面前。乾隆率先鼓起掌來,此人原來就是聲震江南的大收藏家,御承堂的創(chuàng)始人柴瓊!事后乾隆帝問他“愛卿當時怎么能掃一眼就知真假?”他伏地奏道“比如皇上不穿龍袍,有閱歷的人即使沒見過皇上,也能猜出八九分來!人有氣場,瓷器也各有氣場,到代的與仿的氣場不一樣。 鼻『险拼笮,贊道“真高手也”!外行人覺得類似的游戲有些難度,可能是傳說中的故事,但對經(jīng)常在市場中下手的藏家來說,這故事絕對可信,這是實戰(zhàn)中練就的經(jīng)驗。

說白了,還不會“望氣”,一旦能“望氣”,這游戲也就不那么難了!達不到能“望氣”的境界又想避免吃藥是不可能的。因不能“望氣”,也只好拘泥于某些細節(jié):如唐三彩,當初有些專家認為凡通體布滿細碎冰裂紋的必真。造假的人就在這上面下功夫,不久便攻克了這一難關;又有專家說,光看細碎冰裂紋不行,還得看裂紋邊縁有否微微上翻?上翻的為真,即所謂的翹楚。好,沒多久制假者又將翹楚做出來了,接著又是一大批吃藥的人!專家又說了,光看翹楚不行,還得用放大鏡細觀裂縫間的“漬”,即浸色!那被酸性或堿性土長年累月侵蝕后畄下的深黃色斑跡,但用不了多久,這一被少數(shù)專家頗為自傲的發(fā)現(xiàn)又被造假者攻克……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鑒定者和制假者永遠在不停地較量,當專家認為的唯一標記被攻克后,專家客觀上反而成了制假者的“托兒”,這時信了專家等于認了制假者的新仿!

懂得了“望氣”也讀懂了古陶瓷

陶瓷透出的氣質是任何造假者無法仿制的。它和人的外在氣質一樣,人的氣質是內(nèi)在修養(yǎng),學識,文化底蘊等素質的外在的自然流露,沒有內(nèi)在的深厚涵養(yǎng),想靠外表的人為化妝和名牌衣服是塑造不出氣質的?匆粋人,只要望一眼他的氣質就基本明了他的內(nèi)在涵養(yǎng),任何掩飾或做作都不能改變他呈現(xiàn)在眉宇神色間的氣息。觀人要觀人的氣質,看古陶瓷同樣要望它的氣韻,懂得了“望氣”也讀懂了古陶瓷,懂得了真正的鑒別真?zhèn)沃g!

陶瓷的氣韻凝聚在肥厚的包漿中,是由玉質般的光澤向外自然散發(fā)的,類似不停發(fā)送的電磁波長,這特殊的電子波只有能解讀它的人才接收得到,其他外行或尚未開眼的人是斷斷感覺不到的。

我有個朋友,也是媒體人,專做收藏類人物的報道,自己收藏的檔次也頗高,還在天南海北地奔波,一邊尋找采訪對象,一邊鑒賞東西,人很耿直,不愿說違心話,由于眼力好又說真話,因此得罪了好多人。他說,也是職業(yè)道德的底線。當時談到看了有很多玩仿品的“國寶幫”,他一針見血地說“古陶瓷的包漿是歲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跡,它會散發(fā)特強的電磁波,玩仿品的‘國寶幫’和那些專玩殘破舊瓷器的中層人次都是接收不到類似電磁波的。”我十分贊同他的觀點。

對能接收古陶瓷特殊電磁波的高端玩瓷人來說,新仿瓷散發(fā)的氣息和光澤會覺得十分刺眼,他們的眼光會躲避開去,因兩個波長是絕對相排斥的!

“望、聞、診、切”是中國的中醫(yī)學診斷病情的主要手段,它將“望”放在首位,說明望氣在診斷中的重要,一個人患了病,必定會在氣色上反映出來,高超的中醫(yī)師經(jīng)過千萬例的實驗總結,掌握了各種外在氣色表現(xiàn)與內(nèi)在病患的聯(lián)系,故一望氣而知著!異曲同工,診病如此,鑒古玩也如是,如果鑒定家在腦子里儲存大量的真假信息,而任何一件古陶瓷的內(nèi)在質均會自然地反映在它外在的氣色上,只要一望氣就能識真假。這絕不是嘩眾取寵的渲染,而是真正高手多次現(xiàn)場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