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著名的陶瓷藝術家,歷經(jīng)兩朝,燒制出來的瓷器各個價值不菲


瓷器自從誕生以來,對它的追捧達到癡迷的程度,它的工藝在盛唐的時候興起,在宋朝進入鼎盛時期,其中以六大窯系為代表,之后元明清三朝,景德鎮(zhèn)窯屢屢在工藝上創(chuàng)新,所燒制的瓷器玲瓏剔透,薄如蟬翼,在眾多窯中獨領風騷。

清朝沿襲了督陶官的官職及任所,從順治到宣統(tǒng),他們在位時,都有大量的瓷器被燒制出來,其中就屬乾隆時的瓷器存世最多,價值也也最高,成為拍賣行的寵兒,其中一人可以說功不可沒,他就是一代陶瓷大家唐英。

康雍乾三朝的文人有著相同屬性,他們精通詩詞歌賦以及書畫篆刻,唐英就是其中之一,他常年在內(nèi)務府任職,辦事謹慎細致,被雍正安排來接替年希堯督陶官的職務,可是這個官不好當,他的前任們不是一品大員就是專家,而他兩者都不是,用門外漢來形容恰如其分,更合況他當時已經(jīng)四十八歲了。


唐英到任后,立刻惡補燒瓷工藝,只要是有關瓷器工藝的書籍,他都要通宵去看,常常跟工匠一起去仿制前朝瓷器,不到一年他就對整個燒制流程如數(shù)家珍,對釉色的駕馭有著深入地研究,隨著鉆研的深入,他喜歡上了燒瓷,他燒制的青花瓷不僅線條優(yōu)美,書法也很精良,雍正對其贊不絕口,等到眼光挑剔的乾隆繼位后,他僅用轉(zhuǎn)心瓶就讓這個皇帝拜服了。


他所制的轉(zhuǎn)心瓶,一經(jīng)面世,往往能拍出上億的天價,當你知道這個燒制過程,很自然地覺得這個錢花的值,它使用的景泰藍工藝,用子母榫鉚將內(nèi)瓶外瓶連接,為了能讓內(nèi)瓶轉(zhuǎn)動,關鍵一步在于外瓶底座的扭和內(nèi)瓶的槽要精確的吻合,即使毫厘的誤差,都要重新燒制,如此反反復復千百回才煉制而成。


他前前后后為宮廷付出了二十八年的心血,在臨終前才肯退休,去世后,他引以為傲的轉(zhuǎn)心瓶工藝就此失傳,乾隆后期的瓷器就此黯然失色,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瓷器本身是慢工細活,讓它傳承下去,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匠人的經(jīng)驗和付出是無法用時間和金錢來估量的,沒法復制也就造成了惋惜。時至今日,只要提到唐英的名字,無人不會對其豎上大拇指,看到他的作品,毫不猶豫去驚嘆它們的美。